林大惠教授

當台股上揚之際,許多財經報導開始討論「人多的地方該不該去?」,大家很快就回朔到1927年由甘迺迪家族的老約瑟夫·P·甘迺迪提出的擦鞋童理論(Shoeshine Boy Theory),意指當擦鞋童都在討論股票投資的時候,就是股市交易達到最高峰之際,接著就會下跌。


於是,許多人回應:「人多的地方可以去,但是要跑得快」、「人多的地方不要整天想要做高難度動作」、「人多的地方才要去,重點不要跑最後一個就好」…

畢業季又到了,記起多年前天下雜誌張國洋先生寫的一篇文章「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標題還加上註記:特別寫給還在學的讀者看。文章內容提及,千萬不要想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走。很多事情是有「時機」這關鍵的。雖然隨著大多數人的腳步走最穩當,但實際上將註定會是「最辛苦」的一條路。因為當大家條件背景都類似時,你就容易混雜在大眾之中無法被辨識。

「人多的地方該不該去?」是心理學談及的「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是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動影響,而不加思索便跟從大眾之思想或行為,常被稱為「羊群效應」。

當我們站在財務、事業、學業、就業…的十字路口上,你會想「人多的地方該不該去?」,且讓我們從耶穌身上學功課:

當耶穌用五餅二魚給超過五千人吃飽之後,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祂作王,就離開眾人,獨自退到山上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裡。(約翰福音6:14-15;馬太福音14:23)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醫病、趕鬼的名聲傳遍了迦百農周圍地方。天亮的時候,耶穌出來,走到曠野地方。眾人去找祂,到了祂那裡,要留住祂,不要祂離開他們。但耶穌對他們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於是耶穌在加利利的各會堂傳道。(路加福音4:43-44)

人生最寶貴的時刻,不是跟隨眾人,也不是領導眾人,而是離開眾人,跟隨耶穌,親近神。
人生最重要的抉擇,不是眾人的想法,也不是自己的看見,而是遵循神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