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民

於是我不再“隨心所欲”,而是“耳順”了,“知天命”,再也“不惑”,於神的國中“而立”了。

我的八十歲生日前後,所供職的醫院給我隆重賀壽,外地的學生們也藉我出席其地區的學術年會之際,分別一併為我慶生,頗叫我驚喜、感動。投身杏林六十餘載,我醫療、教學、科研並舉,桃李遍地,虛名浪得,今蒙如此尊敬際遇,算是社會對自己一生辛勤耕耘的肯定,讓我欣慰不已。然讀了兒子從海外發來的賀辭,字裏行間閃爍著《聖經》箴言,如銀網子裏的金蘋果,悅心奪目,大不同於收到的其他眾多壽表之套話凡響,教我感悟升華,更思想人生意義之深。

想我畢生致力醫學,但囿於歷史緣故所成的“唯物”觀,一心只重實驗、理性,兩耳不聞宗教、信仰,客觀上無暇顧及,主觀上認為“迷信”。不過,波瀾生活中所閱歷的那些非“命運”無法解釋的千巧百合、機遇注定;常年懸壺中所見慣的那些科學無法闡明的機體精密、病癒奇跡,總教我感覺似乎有天成、命定之理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探究得愈深,愈茫然於“進化論”的不可理喻。在我每次的外出旅遊,或居家收看《動物世界》電視,大自然的斑斕繽紛,光怪陸離,亦叫蕩氣回腸的我時時詫生:“分子的隨機碰撞”便演化衍生出龐大複雜卻又和諧有序、相互制衡的生物鏈?我真的寧願“唯心”地相信,它們應是出自“神工鬼斧”的締造與鋪排。因此,這輒令我下意識地“辯證”行事、過活,以近乎中道。

我的兒子自費出國後,信奉了基督教,遂於信札、電話中不斷回傳福音,還寄來許多相關材料,使我頭一遭真正“觸目”“神學說”,頗覺得“心驚”、認其不無道理。它並不似想像的那樣艱澀、“暈菜”。我開始不排斥,並談論之,隨著逐漸地接近了主。原來“第六感覺”裡的“老天爺”確實存在,那就是上帝,祂通過“天書”《聖經》曉諭世人的。腦筋這一急轉彎,過去冥思半世紀不得其解的那些奇特現象的謎底,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晚年悟道,我總算沒白活一生。而跨逾這認知的障礙,也不像以為的那般困苦,感性的決堤,如高屋建瓴、醍醐灌頂,水到渠成了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路轉捩。於是我不再“隨心所欲”,而是“耳順”了,“知天命”,再也“不惑”,於神的國中“而立”了。九九年在兒子媳婦一家回鄉省親時,我們老兩口跟著做了決志禱告,從此成為了神的子民。

念我一介老儒,為科技奮鬥了一輩子,到頭來竟皈依了耶穌,實在始料不及。但見到單張上的那句話“當科學家們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艱難地攀上了知識的巔峰,卻發現神學家們早已在那裏恭候多時了”,不覺扼腕拍膝,相見恨晚;再跟數不清的基督徒學術巨匠、諾貝爾獎得主比,我不禁啞然失笑,自相形慚,惟由衷感激上主對我的揀選。

現我嘗以普通一民的平常心來學《聖經》,覺得主的話該叫人明白的都不含糊,假如將那些因“愛子心切”而反復重述的耳提面命“合併同類項”的話,經卷其實會薄許多。何況耶穌基於“神是愛”這一個中心,更把它濃縮、精煉成“愛神、愛人如己”兩個基本點。記住了它,舉一反三、類推廣之,一切都盡在不言中、迎刃而解了。這大概便是“精意叫人活”的涵義所在吧。故而我將兒子送的“愛篇”書法條幅,懸掛於正廳牆壁,每日舉頭目誦這《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金節,提醒自己照著去做。

雄心天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人師表了一甲子,我又重新當起小學童,是基督的門徒、學生。過去專業著述幾乎等身,如今我卻重新習作記敘文,是為見證上帝的心靈之寫。行百米者半九十,萬里長征跬步積,我精神抖擻,老當益壯,一往直前不回頭。儘管“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今世的人生旅程,我已跋涉過勞苦愁煩的山山水水,快“船到碼頭車進站”,無甚“前途”可言了,但在永生的新航上,我適才揚帆起錨,信心百倍,希望無垠,有主同船,不怕風浪,必安達天國的彼岸。

人之垂暮,更重兒女,因“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箴17:6)。瞧看神賜給我的產業:女兒繼承父業,現任碩導、主任醫師;長子是教授,與我同為“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次子為譽滿全國的口哨吹奏家;末子係海關關長…,我已知足滿意得很;更感恩蒙福“得見兒女的兒女”(詩128:6):外孫是國家駐外的年輕外交官,孫女為“頂尖新生”就讀加國滑鐵盧大學。我憧憬著或可得見“兒女兒女的兒女”呢,只要天父首肯。我祈禱,也藉著兒子賀表裏的吉言,會在自己九十華誕時再讀孩子的新祝詞,數算上帝的更大恩典。

作者簡介:作者為國內著名醫學家,研究成果屢獲國家級獎勵,編著全國醫學教科書。現居大陸,退而不休,繼續講學育人。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