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子
〈詩篇〉23篇是許多基督徒喜愛的詩篇,很多人都熟背於心,隨時可以誦讀。有位希伯來文大學教授特地用希伯來文來註解大衛王的原意,在此和大家分享那些需要希伯來文才能明白的經文,有與趣閱讀全文的朋友可以到one For Israel的網站去詳讀。
〈詩篇〉23篇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在大衛一生的經歷裡,他最寶貴的知識便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耶和華YHWH是他的神,他的神以牧者的形式出現在他的生命裡。在希伯來文裡,牧者的字根也有陪伴者和親密朋友的意思。這不免讓人想起主耶穌的另一個名字: 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第二句: “我必不致缺乏”,有的人以為這就像有些民間信仰的說法,最好什麼都不要想,沒有慾望,躲到深山老林,遠離塵囂。但是神創造了人類,給我們有慾望和需求。我們的挑戰是怎樣去相信神,在有慾望和需求之時,相信神有供應和滿足我們的應許。例如大衛在逃亡時,他需要水和食物,他需要有安全的地方可以休息,等等;又例如以色列人出埃及時,在曠野中有各樣的需要,神也一一供應,使他們四十年不虞匱乏。他相信神必供應,耶和華以勒。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這兩句話給人有一種愉悅、恢復與舒適的感覺。在中英文的譯辭都是“祂使我He makes me”,這句話帶有強迫的意思;在希伯來文裡則是一種邀請,邀請你進入一個美麗的地方,好像餐廳裡的侍者邀請你入座。神從來不強迫我們,每個人信主都是因為聖靈感動,心甘情願信主的,別有用心的就不用說了。神邀請我們進入祂的安息,只有接受祂邀請的人才能得到安息。
“可安歇的水邊”,“安歇”兩字在原文有still,平靜緩流之意。在〈以賽亞書〉八章6節裡,神指猶大人「這百姓既厭棄西羅亞緩流的水,喜悅利汛和利瑪利的兒子」,意思說猶大人厭惡神像西羅亞水般緩慢的帶領,喜歡和亞蘭王的軍隊及以色列的聯軍,想與他們結盟,不信靠神。所以神命定亞述的攻擊必速速來到。
“可安歇的水邊”,緩流的河水是神永不間斷的供應;不是洪水也不是大水,但是它的安定和持續,讓人可以依賴。神可能不會讓你一下子發大財,但是祂眷顧你每天的需要。
3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當大衛被掃羅王追殺時,他的整個人生計劃都被顛覆了。他沒有想到忠心的事奉會遭到王的敵視,以致於有家歸不得,成了一個流浪者。他的壓力,他的苦情,他的委屈,都因為有神的引導,使他沒有採取瘋狂的報復。他可以殺掃羅,他有機會殺掃羅,但是他感謝神保守他的靈魂,在最暗淡的時候沒有瘋狂, 沒有採取人的作法;因此他願意繼續逃亡,等待神的時間。大衛體會到神為了榮耀祂的名,要大衛按著神的心意去行事為人。這是聖靈在信徒心裡的工作,只有聖靈才能使我們的靈魂在彎曲的世代甦醒。
“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這句話裡的“義路”英文裡有譯為paths /roads,但是大衛選用的是希伯來文裡的circle圓圈。你可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是圓圈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難發現我們的生活都是日復一日,始而復之的。有的朋友埋怨上班時,天天都是做同樣的事。但是即使做同樣的事,不停地重覆,我們有學到功課嗎?
在每天的生活裡,我們有體驗到生命的寶貴嗎?彼此之間的關係要如何調整?很多事我們都重覆在做,很多話我們都重覆在說,我們從當中學習到了什麼?神要為了祂的名來帶領我們走這麼多圈圈,正好像祂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兩年可以結束的路,走了四十年。神沒有迷路,祂只是用心良苦。我們若沒有學會神要我們學的功課,只會埋怨的話, 就出不了圈圈。大衛明白,所以他在困境中依然可以讚美榮耀神。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死蔭的幽谷”聽起來有點詩意,其實不然,它指的是完全的黑暗,像陰間,墳墓。彷佛主耶穌復活之前要先經過死亡。在這裡大衛意識到神真的同在,他的主詞從“ 祂 ” 變成了“ 祢” 。神的同在滿足了大衛的心,死亡也不放在心上了。
“ 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杖和竿給我們的聯想就是刑罰的工具,怎麼能安慰人呢?杖的英文是rod,也是權杖scepter的意思,代表神的王權;它比較硬,可以擊打攻擊羊群的野獸。牧人的竿前面有一個彎曲的勾,當有的羊走偏離時,牧人就可以用竿把牠拉回來。所以杖和竿是代表權柄和管轄和保護。
神說祂管教我們因為我們是祂的孩子,有哪個父母會跑到馬路去去管別人的孩子呢?管教代表關心和愛護,有愛才會花時間管教。
5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
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神不僅是供應者,也是護衛我們心靈的導師。敵人要使我們感到害怕和軟弱,神卻用祂的豐富使我們在敵人面前得到高舉。掃羅追殺大衛,跟隨大衛的人數卻一天比一天更多;掃羅想要殺死大衛,大衛卻一天比一天更強壯,所有的逼迫都成了大衛壯大的養料。大衛奪回了所有掃羅失去的國土,使以色列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神所設的筵席,何等出人意外!
“ 祢用油膏了我的頭 ”,這裡的油不是初榨的橄欖油,而是獻祭時從祭物身上流下的肥膏,是獻給神的,表明其寶貴和揀選。大衛誠然是神所揀選的,撒母耳親自用油膏他,神也親口說他是合神心意的人。任何油都需要壓榨才能取得,也代表了從神來的呼召,磨鍊和恩惠。
“使我的福杯滿溢 ” 和詩篇16:5相呼應:“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祢為我持守”。這裡的“ 福杯滿溢 ”指的不止是滿滿的供應,更重要的是大衛對神滿懷感恩的心態。一個人若心存感恩,不論多少,他的福杯都是滿溢的;反之若不懂得感恩,在他心中,福杯永遠不滿。神給我們的產業是我們杯中的份,神為我們持守,沒有人能奪去。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在希伯來文裡有一個更強烈的信息,不是follow跟隨,而是chase緊追著。神的恩惠和慈愛是那樣迫切地要把我們環繞包圍,讓我們感受到神愛我們的心是那樣地熾熱。雖然我們經常感到憂傷或困擾,但是相反地,屬神的羊有神的恩惠與慈愛的環繞,他們隨時轉向神,神就轉向他們。唯一的掛慮是羊不顧牧羊人的呼喚,直奔向煩惱編織成的牢籠,一進去就不出來。大衛倚靠神,因此在經歷苦難之後,數算的竟都是神的恩惠和慈愛。
在希伯來文裡,“耶和華的殿”意指聖殿temple,大衛知道他選擇一生要住在有耶和華神的地方。就好像主耶穌告訴門徒,「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哪裡,叫你們也在那裡。(約14:2-3) 」
後記:這篇文章不是譯文,因為原文比較長,筆者只是把一些若不用希伯來文就無法知道原意的詞句找出來,再加上筆者自己一些體會和大家分享。願我們都緊緊跟隨我們的大牧人,直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