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學

聖誕除夕,在西域差不多等於東土的農曆大年三十。 我乍出國時總是把聖誕節視為過洋年、其前夕自然是除夕夜了,可西人都稱它為平安夜。 此乃因為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聖嬰主耶穌誕生於斯時,帶給了多舛世界以和睦康泰的無限希冀。

 

每在此際遇,歐美大地的教堂裡一片燈火通明,盛大彌撒、詩班唱頌歌奏聖樂、午夜時分鳴鐘等,給冰天雪地的嚴酷世界予縷縷溫暖,也給勞碌汲營的芸芸眾生好得無比 的喜訊,叫末世與黎民有救了。 此刻各家各戶都老少團圓共進豐盛的晚餐,唱歌跳舞,互贈禮物等。 也有少男少女們一隊隊地走街串巷敲門報佳音,傳遞著福音的大好消息、上帝的博愛與祝福。

移居海外的異鄉人,也多入鄉隨俗融合在這社會氛圍中,讓人聯想到故國大年三十之夜,加上之前的準備、瞎拼、返鄉還家等,酷似國人的忙年、春運 、年夜飯等,惟獨門不貼春聯而已。 每逢此刻,無論是皈依了基督教的還是尚未信主的華裔,俱少不了默默祈福,求皇天上帝賜福於百姓閔家,平安康健,這無疑都是眾所期盼的人生之福。

然而,不同的國家與民族,不同的時代與年月,不同的歲月與階層,對於所企圖的福祉是有著不同的認知與觀念的。 只是百變不離其宗的,福氣的核心是生活得平安,包括心理和環境上的。

福氣本身是相對的,如古詩所云:思量飢寒,溫飽就是福;思量獨居,成親便是福;思量疾病,健康即是福;思量危難,解脫亦是福。 大凡人在成熟並上了一定歲數後,觀念也會轉換,落夯到最終實處,會悟出「平安是福」。 也就是說,只要沒天災人禍,可溫飽無恙,就已屬高中了。 像常言:平安兩字值錢多,分外祈求做什麼? 更如《聖經》中主禱文:「(讓我們)不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所曰,足矣。

廿多年前國內曾廣為傳唱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內中有詞:爹娘“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一輩子總操心,就奔個平平安安” 。 這原本再普通不過了的大實話,道出了無數高調口號標語下的人生實質,引起無數人心底的共鳴。 其實古今中外一理,就是這麼一回事;平安的質樸內涵並不隨意識形態迥異,俱已深刻在世人心版上了。

少小時我曾欣賞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名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老大後則有些改觀,覺得平安乃無價之寶,是金錢、權力、名譽、美貌等統統換不來的。 後者均是虛浮無定之物,說有就有、說無便無,隨著時光的流逝、世情的變故而會消融,並沒恆久保障。

細思量也蠻有趣的,人打出了母腹呱呱墜地,便開始啼哭,而沒見過笑著降世的;隨著馬齒徒長而煩惱日多,可以說到死方休,甚至於“死不瞑目” ,難以釋懷。 可見平安喜樂的心態實不易得。

不過清夜捫心,人生中有很多的苦惱是自尋自找的,多出於那顆不安份的心,物慾之壑難填滿。 正像俗話說的「點石成金,人心未足」。 據說美國加州有調訪了上百個百萬富翁,「你覺得賺夠了、滿意嗎?」99%的受訪者答覆:要是能再多一點點就好了。 顯而易見人心不足,故而使人成為煩惱的載體,勞苦憂愁成為人生的實際景況。 因此十誡中有一條是勸人不要貪婪戀慕別人的東西,就要從心裡起首杜絕貪念,從而減少犯罪。

那麼平安究竟是何物呢? 它是一種淡定的意志信念,一股心靈的支撐力,一道不止息的活水源泉,淙淙湧淌不盡竭,不為外界的環境所左右。 不管處順境或逆境。 就像<約伯記>所說的:「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祂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而就釋然了。 它是一種出人意料的平安,是神從天上賜下的,伴隨著信徒畢生,並不存於有形質的世界中,而是在信眾的心裡;就像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穌宣佈的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在我裡面有平安」。

在實際的生活中,神早就曉諭過世人: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 揭示知足感恩之心的起點是很低的,人盡能做到。 唯有知足,才能心安常樂。 應在物質生活上滿足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現狀。 若真想上攀,就去比愛主愛人、虛己利他、道德學問等,在這些方面「不知足」是好事,可提高靈命,更接近主基督的身量。 這才是真福氣,能得真平安,益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