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燕
前言
記得丈夫錦明在年復活節受洗那天,我拖著五個月的身孕在台下觀禮,既是出于對宗教自由的尊重,更是對丈夫一如既往的愛。然而我知道自己並不屬於這環境,甚至對周圍那班虔誠得在我看來近乎盲目的教徒,我覺得有種莫名可笑的衝動。那天陳昊還特地為了我的信仰問題向神祈禱-希望我早日加入他們的隊伍。我簡直被他的“可愛”忍俊不禁和不屑。看來,信任是何等地重要。上帝對此似乎也無能為力-因為只有你信,祂才存在,難道不是?
軟弱中求主恩
今夜,窗外星光燦爛,兒子刺耳的哭聲穿越了午夜-我的兒子已經八天大了。他比預產期提早八天降臨人世。從陣痛到兒子哇哇落地,我足足疼痛了32個小時,然後就是八天拉鋸似戰役:沒日沒夜的哭聲、傷口的疼痛…等等,使我感到初為人母的艱辛更甚於喜悅。在這短短的幾天中,我彷彿經歷了整個世紀的漫長。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三小時,我謝絕一切親朋好友的探訪與問候,甚至電話也接駁到留音上去。我刻意為自己營造一個不為人打擾的環境,然後一頭栽進自己預設的陰影裡,這是我一貫處理問題的作風。錦明一直在旁鼓勵我,說我是一個好母親,並不斷地奉勸我,要在自己無助、無奈時,學會跟神交託,向上帝傾訴。要是平時,這種無稽及自欺欺人的行為一定會被我斷然拒絕。但是這一天,我實在無可奈何,甚至幾乎後悔生下兒子之時,我默然禱告。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清楚知道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
學習認識自我
在神的大家庭裡,我一如我那剛初生的兒子一樣,彷惶、無助、有掙扎、有反省,其實我的一切,神早已為我安排,我只需要去領受即可,但是在起初我並不明白。這段痛定思痛的日子,終於讓我反省許多,我不得不把自己放在一個從未考慮過的角度去重新認識自我。
一直在虛偽的掌聲中長大的我:虛榮、好勝、自負、也自卑,從來缺乏感恩,總覺得自己擁有今天是理所當然。,也因為這樣,我很自負,以為自己可以承擔一切(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選擇承擔責任。)學生時代的無數大考、小考;初涉社會的紛繁人際關係、利益衝突中,我極力扮演一個輕舟已過的角色和形像,贏得自尊的同時也加深了自卑。那個經過數度粉飾的真我,並沒有建立在實質性的標準上,因而很脆弱,容易受傷,想來到最後就會失去全部的自信心吧!我也常安慰自己,這就是人的社會性的狀況:人必須先實現這社會上公認的某種成功,然後再追求自我心目中更高層次的成功,宗教信仰亦然。然而我卻常常迷失于這個所謂“成功”的定義上。我彷彿在期待著什麼,漫長的等待遮蓋了希望,到最後,我連自己想追求什麼,迴避什麼也變得模糊不清。無可否認,這是我選擇放棄國內相對優越的一切,遠走他鄉的最根本初衷。
苦樂兼備的異鄉
我總覺得我這一自私的抉擇,犧牲了錦明在國內美好的前程。他是完全因為我要換個生活環境才來的。我說過我是個負責任的人,因此我從來無悔我的決定,並放下一切自尊,任勞任怨地在餐館打工。我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偉大,相反覺得是理所當然。直到有一天,和錦明在夕陽下散步,他擁著我,溫柔地說感謝我,把他帶到加拿大,一生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在這裡認識了神…。當然那時候,我對神一知半解,也無什麼興趣,但三年來的委屈都在一剎那間化解,我霎然淚下,那一刻我彷彿又回到大學時代,碎花長裙飛揚的日子,清純而簡單。
會感謝的多馬
錦明常說我比《聖經》裡的多馬還要理智,每每向我讀《聖經》故事老心不在焉。其實我是主觀與固執。除了因為多年的社會主義教育極根深蒂固之外, 更是性格中過份好勝的表現。我從未令自己謙卑下來,我覺得人的一切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今生今世都沒有把握得住,何來永生呢?其實這種想法已和神距離很遠了。既然沒有謙卑下來,沒有認罪,何能相信呢?在我的心目中,錦明無可否認是出色的,當年在大學三年級已是共產黨員;畢業後工作順理成章,可算是步步高升, 一帆風順;而到了加拿大溫哥華,他似乎沒有經歷什麼激烈的思想衝搫就輕易地加入了社會主流之代表體系-信神。那時,我甚至會天真地想:也許錦明即使是入了黑社會組織,也能混出個頭來吧!今天,我才明白,其實我並沒有選擇錯誤,他依然是出色的,他的悟性比我高多了。如果這世界的一切都由神主宰,單是給我安排這段美滿婚姻,我都該由衷地說聲:“感謝主!”
神自有其模式操控這世界,萬事萬物都安排得盡善盡美。往往在經歷著的時候不得意,卻總會有恍然大悟的時刻。回顧以前,我和父母有很大的代溝,我總嫌他們囉嗦、抱怨他們不理解我,甚至奇怪地解剖他們對我的愛-並不是因為我可愛而愛,僅僅是因為我是他們的女兒。其實我又何曾理解父母心呢?從懷孕到分娩到初為人母的艱辛,到接近邊緣的產後憂鬱症,無一不是讓我去體會“可憐天下父母心”。上帝已經給我安排最好的經歷去反省了,我還能怎樣地執迷不悔呢?!
仰望那創始成終的主
窗外依然星光燦爛,夜近深了。兒子尖銳的哭聲變得低沉,最後在襁褓中夢囈,他終于入睡了。我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由無知、理智到認識,我在認識的路上迂迴了許久,此刻我很希望可以和兒子一同成長。儘管心中仍有許多的問題,但我知道會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真正的、虔誠的基督徒,和錦明一起,燈下,晚禱中,走向未來,走向永生。我彷彿見到,我們一家三口在教堂做禮拜的情景:暖暖的陽光透過教堂的窗,斜斜地、和煦地映在身上,伴隨著琴聲,優雅的讚美詩如行雲流水,我們的靈魂在其中飛翔著…。一切都從容,風也從容,人也從容。事就這麼鐵定了!(寫在兒子八天大的凌晨)
作者簡介:作者來自中國廣東,現居溫哥華。
此文曾刊登於追求雜誌第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