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波濤牧師

教會是神的家,是被神呼召的一群重生得救的基督徒所組成的。教會在新約希臘文中代表兩個不同層面的團體:一個是普世性的教會,指的是世界所有信徒所成的團體,是一個無形的教會,只要你信了主,就成為這個團體的一員;另一個是在各地形成的有形的各地方的教會,你要實質地加入這個團體才成為其中的一員。

教會的特徵

當你要尋找一個好的有形的教會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每個有形教會的特徵,其基本特徵大致如下:

1.地上的教會都是還沒有達到完全的團體:地上的教會是由一群蒙恩的罪人所組成,這些人雖然被神分別出來,生命被神改變,但仍是罪人,既是罪人組成的團體,我們不可能期望一個沒有瑕疵的教會。它只是天國在地上的一個影像,是一個正在建造的屬神的團體,若有人因為它的不完全而離開教會,那表示他不夠了解教會的真正意義。教會是我們一同服事、一同成長的地方,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離開一個有形的教會而有良好的成長,聖靈的果子沒有一個可以離開教會而得到完整的發揮。因此看到教會的不完全,正是操練我們的機會。

 2.固定崇拜地點:新約中所提到的教會,大多指的是一個地方性的教會,是有固定地方聚會的。不能隨便換地方,按照神的帶領在一個固定地區忠心持守。

 3.有組織:新約中的教會有執事,有長老,是有相當組織的。神知道人的弱點,祂知道若沒有組織,人很容易藉神的名作自己的事,因此在這個還沒有完全的團體中,組織是必要的。教會的章程中應有牧師,並設長執會及會友大會,各有不同的職份,是一個有系統組織的團體。

4.有權柄:新約中提到的長老、執事是一些教會中比較成熟的基督徒,而這些人在教會中有相當的權柄,帶領教會走在神的旨意中。

 5.管與教:教會是神設立在地上,預嚐天國滋味的團體,就必須教導信徒如何過天國的生活,不但要教,而且要管,(徒20:28) 監督不但要自己謹慎,而且要為全教會謹慎,牧養教會,也就是要知道管教。在教會中,我們有主日崇拜、主日學、團契及各查經班都是教會教導的管道。若有犯罪的的事情發生,也由執事會按照《聖經》的原則決定處理的方式,只講愛心不講公義,不是好的管教方式。

6.施行聖禮:教會的聖禮主要由有洗禮、聖餐禮,教導受洗的意義,受洗前需要清楚接受基本真理,要明白十字架的道理,然後有初信栽培,有不同的跟進課程幫助屬靈生命的成長,不講清十字架的道理就催人接受洗禮是錯誤的,等待人有很好的表現才接受洗禮也是不符合《聖經》的。受洗是基督徒生活的開始,所以必須進一步追求,過一個正常的教會生活。信主後在教會有定期的聖餐禮,紀念耶穌的拯救,沒有信主的人不能領受聖餐,這是一個聖潔的禮儀。

福音機構與教會的區別

福音機構不是教會,通常是為某一特定目的而成立的,是為集合某一方面的人力,補足一些教會無法完成的的工作,如宣教差會、文字事工機構、校園福音團契等。他們的目的是幫助教會。教會是一個基督徒成長、接受裝備、承受責任的地方,會友制正好能幫助基督徒達到這個目的,加入教會是應該的,而且是理所當然的。有人會說:「我認識別人,別人也認識我,那就夠了,為什麼要加入教會﹖」所以今天很多人在不同的教會穿梭,不能固定在一個家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有義務,也有責任,這些義務和責任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方法,要實質地加入教會才能讓我們有效地事奉。

神帶領每個人所屬的教會是不同的,主要是按照神的帶領選擇教會,在你受洗時自然成為那個教會的一員。你生在這個家,就要在這個家中成長盡責。除非神給你特別的帶領,否則不要隨便離開你降生的教會。工作與遷居都要按照神的帶領,應先考慮教會的事奉,而不是自己的計劃,大家(教會)與小家庭應平衡考慮。基督徒的生活是以神為中心的,當神帶領離開的時候才離開。

群體與個體

教會是一個有組織、有權柄、施教導的團體,因此是要有規範的,是會友才有被選為執事與選舉執事的權利,是會友才有參與教會決策的權利。會友的職責應積極地參與服事。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離開群眾而有良好的成長,屬靈的流浪不能讓你成長,肢體生活是必須的。這也是神設立教會的原因之一。

「群體」相反詞就是個體。有學者說:廿一世紀是個體世紀。每個人都受到尊重,不能輕視個人。但個體到了極端,人與人之間,就要被分割。中國本來是最注重群體的民族,但今天已漸變成個體化。中國大陸最富有的是個體戶。中國新一代,全部都是個體化,每家只生一個小孩,從今以後,沒有兄弟姊妹,叔伯等關係。父母將最好的給與孩子,但孩子長大後不曉得與人相處,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今天科技也是推到極端個體化。預測將來每個家庭裡,每個人都有一台電視機,每個人看自己喜歡的節目。香港現在已有多畫面的電視機,各人選擇自己喜歡看的畫面,看後也無言交談,因為各人只看自己喜歡的畫面。報紙也個體化,你可以在電腦網路上選擇自己喜歡看的新聞。連買東西也不用到店裡去,只要在電腦網路上一按鈕,便可以買到要買的東西。甚至上班也個體化,如果不願意與同事直接會面,也可以利用電腦網路。當一個民族、社會到了極端個體化的時候,人們就會更珍惜家庭的群體生活。

說到教會,每個信徒都是被主耶穌的愛所吸引,與神恢復失去的關係。在浪子故事裡,當浪子回到父親家中,已經不是個體生活而是群體生活了。教會是一個群體,有主裡的弟兄姊妹。可惜今天教會已漸失去群體的實質。很多人到教會來,都帶著自己的抑鬱、心中的創傷與隱藏的眼淚,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或可安然渡過。但今天已到了一個危機的年代。然而,一個危機的年代,也是一個有轉機的年代,也是一個福音復興的年代。每一個神的兒女都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家園,是眼可見,手可摸,可以彼此交往,彼此相愛,如同一家人一樣,真誠相待,生命一同成長,按照真理建立並擴展教會。

一個好的教會的特徵即是:被揀選的族類,是被分別出來的;是君尊的祭司,將人的需要帶到神面前,將神的祝福帶給人。我們今天到教會來,不是單單靜坐在那邊聽道而已,因為神揀選了我們,要我們成為君尊的祭司和聖潔的國度。聖潔是分別出來的意思,不與世俗妥協。耶穌說:我是你的主,你的王,你是屬於我的子民。我們是屬神的子民。今天我們能進入聖潔的國度,成為屬神的子民,是天父的慈愛,基督的寶血,聖靈的光照,真道的潔淨,所以我們要珍惜我們的身份,教會的生活目標就在此。

〈彼得前書〉有一個字譯作「謹慎自守」﹙彼前1:13;4:7﹚。在《聖經》其他地方,有譯作「自守」或「謹守」,英文本譯作「self-controlled」。有三個意思:﹙一﹚約束自己的心和思想。﹙二﹚謹慎自守,儆醒禱告。﹙三﹚堅定你的身心,抵擋撒但。彼得說:「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五章8節﹚如要成為聖潔,必須要自守,分辨真偽,不要進入異端的教會,如:耶和華見證人,摩門教等,因為沒有真理,違背《聖經》的教會只能夠把人帶入歧途,不能使人真正認識神的救恩。

神要復興教會,同一位基督,同一位聖靈,同一本《聖經》,被揀選進入同一個聖潔的國度,成為獨一神的子民。神要福音傳遍天下,神要所有教會成為聖潔的群體,願所有的基督徒知道自己的身份,是被揀選的族類,是君尊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是一個群體。在好的教會中有真理的教導,學習明白從神而來的公義與慈愛,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完成神托付的大使命。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中說:“我來了是讓我的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如果一個教會不按照《聖經》真理教導,不能讓人得到耶穌的生命,不講十字架的救恩,那麼其氣氛再好也不要進入,因為那不是神的家,愿你加入到一個真正屬神的家。盼望你在神的家中有美好的見證。

曾刊登於追求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