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學

舌頭是人百體中最小的器官之一,卻是極為重要的。任何人操持語言說話交流、品嚐食溫滋味吞嚥、協助吹奏樂器口哨等,均離不開它。中醫也認為,心開竅於舌,能從舌苔的顏色厚薄上辨識內臟疾患;西醫也發現,大腦皮質中支配舌體的神經細胞所佔據的體積面積,遠大於支配全軀幹的神經細胞空間。這些都揭示了小小舌頭在生理學上的顯著功用。

舌質十分柔軟,極富彈性,與相依的硬齒恰好應示著老莊的「柔弱哲學」概念:剛強者容易折斷,非長久之道。牙齒固然堅硬,能“咬鋼嚼鐵”,卻時常蒙難—少小時蛀蟲侵蝕、老大時鬆動脫落,末了蕩然無存。舌體雖孱弱﹐畏冷怕熱懼碰咬,反而到老始終“三寸不爛”,運作自如,安然無恙。與大自然中的風化水蝕磐石之理,如出一轍、異曲同工。 「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箴25:15),寓示著軟能勝硬、柔可克剛。引申到人生,韌性較大者,貌似不壯,卻百折不撓,忍耐老練,迂迴曲進,終執牛耳,正所謂「外強者中乾﹐表韌者裡堅」。

舌又極靈巧,伸縮捲曲顫抖自如,全方位地「隨心所欲」行為。 “如簧”、“滿嘴裡跑”,或者“木訥”、“拙口笨腮”,皆時取自於它的活動度來刻劃人之口才的。反轉為雲、復轉為雨,是舌靈活性的極度展現:俄傾將人崇頌上天,是為謳歌的工具;須臾把人詈誅入地,是討伐的利器。別看它柔弱無骨,卻能迸出金石玉言,硬詞大話,錚錚有音,擲地有聲。可化乾戈為玉帛,營造融融和睦,是為安泰祥寧的紐帶;可變匕首投槍,招引苦難災禍、傷身奪命,是為可憎可隘的軟刃。既能救人,也可殺人,故有「舌戰」、「舌劍唇槍」、「人言可畏」等說。

舌當然也不失為心地的映相、心術的反照、心腸的寒暑表。由於人類的原罪性,誰都不免「搬弄口舌」。但「舌弄是非﹐陷在禍患中」(箴17:20)。大衛王詩雲「詭詐的舌頭啊,你愛說一切毀滅的話: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快利傷人」(詩52:2)。中國成語亦有「禍從口出」、「少說為佳」等。縱觀古今中外,萬邦列族宮廷市井,多少勞苦愁煩醜行惡徑均是「咎由舌取」 。舌之禍如同星星之火可燎原,正如聖經云:「舌頭就是火,是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中點著的。各類的唯走獸、飛禽、昆蟲、水族,本來都可以制服,也已經被人制伏了﹐是不止息的惡物”(雅3:6)。。這是「因為它們口中沒有誠實,它們心中滿有邪惡,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諂媚人」(詩5:9)。由此看來﹐惡舌實在虧欠了神的榮耀﹐不僅玷污了原本聖潔的主人形象,也毒化了本當淳樸的世風,應該剪除。

盡管人類目前已經進步到能上天攬月下洋捉鱉,但仍舊治服不了自己的舌頭。宛若往日鄰舍門時常互借油鹽醬醋下鍋一樣,現今人常藉他人的人格、尊嚴作為飯後茶餘的甜食點心,甚至用作謀生之道、上爬的階梯,來改變自身的景況。這正應了經上的話「傳言人的言語,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箴18:8)〕。舌出閒言壞話,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調味品”,又似流感病毒一樣到處蔓延無地不在。世人似乎離開扯謊胡侃罵詈就不能存活﹐實在令人悲哀。然而“行惡的留心聽姦詐之言,說謊的側耳聽邪惡之語”(箴17:4),豈不知“舌說謊話,只有片時”,“惡人口中的過錯,是自己的羅網”(箴12:13),「大張嘴的必然敗亡」〔箴13:3〕,「說謊話的你必滅絕」(詩5:6),「它們必然絆倒,被自己的舌頭所害」(詩4:8)。

俗話說,言多有失、危莫危於多言。 「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14:19),「謹守口的保得生命」(箴13:3)。中國古代賢人有論,能言而能不言,品流上上﹔不能言而能不言,亦算中上;能言而言,只算中等;不能言而偏要言,斯為下品。所羅門王亦說,寡言少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愚昧人若靜默不語,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足以見中外英雄所見略同,甚為精闢。難怪雅各感慨「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全身」。 (雅 3:2)

因此人要修心養性,避免舌頭犯罪,尤其「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38:1),做一個「行為正直、做事公義、心裡說實話的人,不以舌頭諫恿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鄰里」(詩15:2)。 「謹守口舌就是保護自己免受災難」(箴21:23)。又如經云: 想長壽得福的,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詩34:13)。這也是上帝給人的告誡。

舌頭該當只吐良言,就像甜水井裡冒不出鹹味的水。 「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源頭」(箴16:11),「義人的口,乃似高銀」(箴10:20),「溫良的舌,是生命樹」(箴15:14)。但這並非意味著讓人光講違心的奉承話,抑或“口蜜腹劍”,而是指出言謙遜,不張狂,不自誇,傾吐造就人的話。一如以賽亞所求「主耶和華賜我受教的舌頭,使我知道怎樣用語言扶助貧乏的人」(賽50:4)。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做到這一點相當不易:人人愛聽好話,不厭其多,卻殊少捨得半句使他人舒坦。這也是人類的根劣性之一。用不著壞鈔,談不上出力,僅僅是動動嘴皮子,承認一下現實,人都吝嗇地不去行,其自私自利昭然若揭。

所以,「有人自以為虔誠,勒不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雅1:26)。惟有「智慧的心,教訓他口,又使他嘴,增長學問。良言如同蜂房,使人覺甘甜,使骨得醫治」(箴16:24),「智慧的舌頭,卻為醫人良藥」(箴12:18)。何謂「智慧」?智慧就是認識神,「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詩111:10)。神也就是愛,故智慧的心就是愛心,人有此心,能愛人如己,說誠實話,「一句話說得和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箴25:11),「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15:23),「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15:23),「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飽得美福(箴 12:14)」。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即使最受尊崇的萬世師表、道德完人孔子,也都承認「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故所謂的賢者也達不到上帝那至高完美的標準。每個人都應從我做起,清夜捫心,自己又行得怎樣呢?實在無資格論斷別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嚼舌根」不過是洩私憤、尋慰藉,圖一時的罪性「心理平衡」罷了。 「乖僻人播散紛爭,傳舌人間離密友」(箴16:28)。莫當“長舌婦”,別“鸚鵡學舌”,大家都不評品別人,自然就無人被評品了。 「無人傳舌,爭競便止息」(箴26:20),流言蜚語和罪愆惡為遂自滅也。

清代左宗棠云:「能受天磨是好漢,人不遭忌是庸才」。任何人的是非功過,自有天理公道,末世審判時必會顯明,毋庸個人耿耿於懷。聽到流言﹐是“溢美之辭”,不必沾沾竊喜,因為“鼎為煉銀,爐為煉金,人的稱讚也試煉人”(箴27:21);若是逆耳忠言,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如果是惡意中傷,權作充耳未聞,緘口不還,“頭上三尺有神明”,就平心靜氣地向神恆切禱告,因為“耶和華呀,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139:4)。主也應許,「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12:19)。

應讓時間作最好的見證人,忍耐等待,聽憑主怒,抱著饒恕別人七十個七次的態度。如此就能凡事包容,有腹可撐船之度量。畢竟你不會憑著那些話成為那類人的。寬宏大量、與人為善,也是保證情緒健康的良藥、維繫社會安定的方劑。中醫學觀點,舌為心之苗,毫釐不差也。讓舌頭成為良善心靈的窗戶,彰顯摯愛的透明器皿,「口吐真言,永遠堅立」(箴12:19),「正直的言語,力量何其大」(伯6:24)。人人管住自己的舌頭,如此這般,心中有安寧,生活必滿喜樂,社會必得潔淨,人類必更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