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大衛
2008年,各地電視、電台、報章、互聯網連篇累積地不斷報導加拿大李斯特菌(Listeriosis)爆發,至今已造成安省、BC省及斯高沙省17人死亡,近50個病人已確診為此病。一時間,李斯特菌及楓葉肉類加工公司(Maple Leaf Produce)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事件發生之後,外國紛紛禁止這個公司出產的肉類製品進口。楓葉公司總裁多次公開道歉,承擔責任,要求回收價值達二千萬美元的該廠肉類產品。

這次爆發的元凶李斯特菌是何神聖呢?它的學名是Listeria monocytogenes,按其有植物型細胞壁的結構特徵,該菌在細菌學分類為革蘭氏陽性菌。此菌前後長有鞭毛可以運動。1926年由一位獸醫叫苗尼(Muny)從6例幼兒突發死亡的屍體上分離出來,命名為Bacterism Monocytogenes。後來哈淋派里亞(Harvey Pirie)醫生於1944年將牠正式名為李斯特菌。直到1952年東德醫生發現並報告該菌可引起敗血症及腦膜炎,才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此菌往往在人體免疫功能低下,體質及營養差時發病,例如接受器官移植後的病人,長期要注射免疫抑制藥物,及長期服用類皮質激素藥物的病人和愛滋病人等。李斯特菌可以在10%左右正常人體內發現而並不使這些健康人發病。這就是為什麼是次爆發引起的十幾個死亡病人大部份非老即小,多是老年人、早產兒、或其他的長期病人或孕婦。1983年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已報告在加拿大哈利發斯(Halifax)巿發生李斯特菌爆發,有趣的是,死亡人數為18人,得病例為41人,數目與本次爆發十分相似;大部份病人為孕婦及新生兒,因為服用了用羊糞肥所種的生菜。自此,李斯特菌被視為食品工業上一個不可忽視的大敵。

李斯特病症狀包括敗血病、腦膜炎、角膜潰瘍、肺炎,若孕婦被感染可以合併自發流產、死胎及伴隨的尿道、宮頸發炎。李斯特病孕婦所產的嬰兒會患上膿毒性嬰兒肉芽腫,以至全身滿佈膿瘡。輕的患者常有持續發熱等流感症狀,以及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李斯特症合併的腦膜炎死亡率可達70%,感染死亡率達80%。
青霉素及胺苯青霉素對李斯特病效果很好;對青黴素過敏患者可用甲氣?啶或新諾明(一種磺胺類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則建議用可殺滅細菌的嗜菌體製劑噴洒在水果及即食的火腿及火雞等肉片上以防止細菌感染。
李斯特主要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及傳播。因為大部份哺乳動物、鳥, 魚類、貝殼類動物及人都可以是該菌的宿主。所以食用污染的牛奶、軟乳酪片(cheese)、雪糕、新鮮蔬果、發酵過的肉類醬料、生熟肉片、生的或煙魚肉就會致病。

這次李斯特症爆發應驗了中國一句老話:“病從口入”,所以注重口福、口味,大快朵頤的人要警惕了。人有七孔,〈水滸傳〉中的武大中毒時,有七孔流血,說明人體與外界交流有七孔。一只口,二鼻孔,二耳孔,一肛門,一尿道口,婦女應有八孔,因為還有一陰道口。其實常要與外界交流的為口和鼻孔。因為呼吸是每分鐘都不可少的;我們每天都要用口飲水吃飯,否則餓死。我們不能不呼吸,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吃什麼,吃多少,怎樣吃。很多新移民來到西方世界看到食物豐富,很多美食、生魚片、生牡犡、乳酪片、生或半熟牛排、新鮮蔬菜水果沙拉,既美味又營養,何不盡情享用?這次李斯特菌感染爆發給我們敲起了警鐘:應注意飲食健康。

這事件帶給我們什麼教訓呢?
第一,緊記:“病從口入”的中國古話。我們現代人已經不再擔心最烈性的傳染病了。以前中國法定的所謂壹號病天花,據說清順治皇帝死於此病,即皇帝也不能倖免。貳號病是霍亂,因為整體環境衛生改善,近年罕有報告。但仍偶爾聽到在中國有副霍亂發生,但成不了大流行。參號病為鼠疫,也基本上聽不到。然而“病從口入”的傳染病卻不時有報導,如最近在北美爆發的沙門氏菌感染。原因是人們食用了受染的加州西紅杮,後來又查出墨西哥產的辣椒才是真正的帶菌源,導至大量消毀,禁食西紅杮及辣椒。更不用說,時有發生的由於大腸桿菌污染做成的漢堡包食物中毒。

第二, 教訓是不要因為生長在美國、加拿大這樣法制健全,食品檢查十分嚴格的國家就放鬆警惕。因為任何人為的疏忽,都會導致像李斯特菌爆發一樣的流行病,像楓葉食品公司就是迷信了機械化的流水線作業及低溫操作的切肉刀片,忘記了刀片間所藏肉渣是最好的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每一次細菌感染流行爆發一定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先追病因病原體,然後查出流行傳播的途徑和方式,最後把污染源頭找出來,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這次爆發開始,醫生就是從病人及死者的症狀及身體分離出李斯特菌而確定其為罪魁禍首。追蹤調查發現同時間發病的病人都有吃過同樣的火腿(ham)三文治,進一步調查發現有問題的肉片均來自楓葉肉類公司位於多倫多一個加工廠的流水線,從而決定全部下架回收所有該加工廠出產的產品作消毀處理。對此事件,加拿大最頂尖的醫學協會雜誌稱之為加拿大史上,最嚴重的食物污染醜聞。總理哈柏(Haper)也保證加強即食(ready to eat)食物的監管。

其實,對帶菌者的檢查和監管也是十分重要的,帶菌人畜均為可能的細菌來源。十九世紀倫敦發生過一次傷寒病流行,就是由一個來給人當媬姆的無症狀帶菌婦女傳播的。她到哪家做媬姆,不久那家就有人發生傷寒病及病死,到後來變成流行,人們把她當剋星,不敢再聘用她;醫生後來從她糞便中查到傷寒菌,因為她名叫瑪莉,醫學歷史書稱她為傷寒瑪莉。
我在醫學院當實習醫生時也有作過一次流行病調查的經驗。接到防疫站通知某地發生疾病流行,流行病學教授帶我們幾個學生在傳染科門診接診了一個患痢疾病的10歲男孩。檢查他的糞便是典型的帶血絲的白色膿狀粘液大便。我們從他的糞便中培養到一種桿苗,從其生化代謝特徵判定是引起痢疾桿菌中一種叫志賀氏菌的毒力很強的一個痢疾桿菌亞型,隨即到患者家中訪問患者及其家庭。幫他全家進行消毒清潔處理後,再取各人糞便回去檢查,結果查到其姐及母親均為帶菌者,一兩天後發病。經詢問三人發病前一同吃過點心食物,並追查來源,我們到巿場、食品店將有關人員的糞便收集並檢查,最後查到一個賣叉燒包的婦人糞便也有這亞型的桿菌,此人賣叉燒包不戴手套,上廁所也無洗手習慣。初步定為可能的源頭,繼續追查,發現吃過這個店叉燒包及讓婦人經手賣出其他食物的人群中,有多過五十人於同一段時間有發生細菌性痢疾病。我們要求店主讓這個婦人轉到品部門,並對這次調查發現的病患及帶菌者進行一次系列的治療,複查無一人帶菌之後, 一年內無新的志賀氏痢疾病新病例發生。

細菌如李斯特菌有會引起疾病的一面,同時牠又可能是人們所需要的正常菌叢的一部份。正常人中有10%可有腸道李斯特菌。人們腸道的正常菌從可以提供身體所必須的很多維生素及營養因素。沒有正常腸道菌叢的人也會生病。我在醫學院上微生物學課時,一位講師講到正常的腸道菌叢對身體的好處時,還當眾吞了一個膠囊,說膠囊裡面裝有正常菌叢的人的糞便。這種膠囊可以治療因長期使用抗菌素、化學治療而導至長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的病人。中藥中所用的“人中黃”就是糞便。“人中白”就是人尿所製成的乾粉。古代中國醫生早已明白可以利用人的糞便治療疾病的道理了。

神創造了宇宙萬物,凡事有利有弊兩面。圍繞地球的空氣中有氧,是生物呼吸不可或缺的成分;但空氣運轉起來也可以成為颱風、颶風、龍捲風,可以造成人類的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細菌等微生物也一樣,牠們分泌外毒素和其他毒素,可以引起疾病,但牠所產生的維生素如葉酸、維生素K,卻又可以被人身體利用。事實上,醫學家們已經將李斯特中的不好部分用基因工程的辦法除去。加上其他一些結構而生產出一些以李斯特菌為骨架的載體(Vector)。然後將一些治療所需要的基因放在這些載體上用於臨床上的基因治療或用作為疫菌用于注射對抗癌症。這樣改造成新的李斯特菌,成為我們對付疾病的好工具。讓我們更廣泛入地認識神所創造的宇宙及世間事物,興利除弊,將壞事變成好事;為人們的健康,為人類的興旺發達貢獻我們力量,做好神的管家,實現神創造宇宙萬物的美意和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