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川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人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和以不同的方式來欣賞、品評。然而,最重要的也許是,我是否—無論是研究,或是欣賞—向這種藝術敞開心扉,讓它完全注入我的心靈之內,我是否完全參與其中……,若是如此,我們便能夠經驗到,米開朗基羅藝術的超驗蹤跡,為其藝術的非同凡響而陶醉。

在這裡,《上帝創造亞當》—西斯庭教堂天井壁畫局部,描寫的不是耶和華神以塵土塑人,吹氣注入靈魂的那一幕,而卻是亞當被塑成後,上帝之手點觸亞當之手,上帝將手伸向亞當,似乎欲給他“生命”與“力量”。畫面有兩個主旋律,一是上帝的形象,祂將手主動伸向亞當,第二是亞當無力的手被動地回應上帝,這兩只手成為畫面的焦點,它吸引我們的眼睛集中在此,這會引起我們許多的思考……

上帝因著愛而創造。上帝說:“讓我們造人,按著我們的形象、照著我們的樣式,”按上帝的形像,祂創造他–“亞當”。祂賜福與他,給其起名叫“人” ……(創世記1 :26-28這即宇宙萬物創造的高潮!祂給人以豐榮的賞賜,祂把其他受造之物都交托給人管理)。

米開朗基羅崛起于十六世紀中葉,深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影響,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結合了文藝復興對人的歌頌(人文主義)和對神的敬拜(神本主義)。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身軀頗俱健美之表達,其人物仿佛雕刻,立体感極強,其畫面給人視覺之衝擊力,併發出一種無盡之力量,表現了對人性中的美和力量的頌讚,這或許即為他對人的禮讚及對人的覺醒的頌歌,表達了人文精神的勃興。其筆下的造物主,創世之神,以極其龐大之慷慨、慈祥而威武雄壯之勢表達其力量之源,豐榮之源……表達了其想像中的上帝的形像,及上帝統領的靈界,畫出了一種模範,一種愿望及其幻想。畫中也充溢著畫家對上帝及對人的思想,也表達了他心中對上帝的歌頌。人本主義與神本主義在此微妙的結合。

上帝的手與亞當的手相觸的剎那,是神聖的剎那,那剎那是我們朦朧的看見,瞬間與永恒的接觸。令人激發出一種無盡的遐想,有人說,神的手,象徵著生命和力量,而青春的亞當,即是未來創世記的代表,也標誌著世紀的新紀元之開始……

上帝的手與亞當的手相觸的剎那,使我們隱約可見自己生命的模型與人生之途徑,從這誕生的一刻到死亡的剎那,人生之路徑如同一種迷陣在我眼前伸展,人寧願選擇離開神—我們那美好生命的源頭,為自己佈下黑暗的迷陣-生死存亡的掙扎……

上帝創造的人具有自由意志,而祂自身則承受著因人誤用自由所招致的悲劇性結果。祂不願放棄我們,我們墮落,祂的手依然伸向人類,伸向你和我,祂的手引領人超越其悲劇性的存在。“亞當,你在哪裡?”上帝在呼喚我們這些悖逆而遠離的人類……,畫中上帝偉大而慈愛的的手伸向亞當。祂要使人,不但回復亞當初造後之豐榮,更進一步進到基督高升之榮耀。那時神曾將豐榮美麗、尊貴、愛與喜樂成為禮物賜給人類,而人都糟蹋了這珍貴的禮物,然而,上帝卻仍然要用祂的手牽拉著你、我的手,要我們在愛和真自由中去享受、欣賞並應用之,米開朗基羅的藝術表達即如此活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

上帝的手伸向與亞當的手之剎那,充滿了詩一般的迷奇,生命與美麗都被傳遞了。那一剎那,甦醒了你、我的人生,我們的人生需要生命豐榮的源頭,我們的人生需要上帝的強而有力的手之牽引,我們的人生需要上帝慈愛的手伸向我們……即再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在此,創造者與祂所造的精美作品也都被深情地歌頌了。

當藝術的模式改變時,當時代改變時,當許多事發生而人們卻不知其所以然時,卻依然有人在繼續尋求上帝的手,因為祂仍然愛我們,祂的慈愛永遠長存……,願你的手伸向愛你,永不改變的上帝的手-我們慈愛的聖天父。

本文曾刊登於追求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