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萱

新春伊始,朋友間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問你有沒有許下什麼新年的決心,對自己有些計劃和改變?西方的這種「New Year’s Resolution」傳統,跟我們中華古諺的 「一年之計在於春」 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讓我們回顧過往,展望未來。有趣的是,無論中外大多數人的新年決心都是與健康飲食、健身運動有關,例如戒煙戒酒、存更多的錢、減重甚至是尋找真愛等等。為什麼都有這種新年決心或新年計劃呢,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潛意識裏都想改正自己的一些習慣。

因為習慣成自然,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同樣的事情,卻很少去思考這些事情的意義。比起國內一些城市的日新月異,無論歲月如何流轉,我們居住的這個城市,景物始終依舊,好像被時間遺忘了一樣。這好像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在為生活、為工作、為家庭和孩子,忙忙碌碌、營營役役,卻唯獨忘了自己;有時侯茫然一顧,還不知今夕是何年?

在2022年中,我有機會與25年未見的老同學們相會,真的體會到了時光如白駒過隙,昔日的留學生涯與青春歲月,已經濃縮為兩鬢間隱隱若現的華髮。時間固然能夠讓人忘掉一些傷痛,但是,連同那些美好得讓我們一度以為能成為永遠的回憶也一並褪色,甚至總有一天,無論是好的、或壞的事情,都會被遺忘,就如傳道書裏面說的,“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1:2)。

人或富有或有權或美貌、或貧窮或潦倒或平凡,到生命的盡頭都將歸零。離開了神,我們什麼也不是;離棄了造我們人類的神,人生其實已經沒有意義。而時到今日,我唯獨慶倖的是在1994年決志信主,並於1996年受洗。這個決定,歷時三十載我從未後悔過。

90年代初,我離開家鄉、孤單一人來加拿大留學,到如今成家立業,可以說這一路是風雨兼程、磨礪砥行;但神的恩典和陪伴,都在這段歲月裏刻下了鮮明的軌跡。我生命中的喜悅、悲傷、憂愁和傷痛,都離不開神的鼓勵、鞭策、安慰和醫治;我一切的所作所為、所思所念,在耶穌基督裏所作的,都不再是徒然,而是要被神記念,直到見主的那一日。人生不再是虛空和無意義,而是一條有永生、有來自神的賞賜、有永恆價值的旅程。

無可否認,信主的決定需要勇氣,畢竟任誰都對會未知的事情舉措不定、信疑參半。這讓我想起聖經裏,當神要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到迦南地時,難免會有人會感覺飄渺和玄乎,因為當時的以色列人,從未去過迦南地;更可憐的是,他們一直在埃及做奴隸,可能一生中連做苦工的大門都沒踏出過。這時侯有人傳講,神將帶領他們離開這個生而為奴的地方,去一個流奶與蜜之地,確實需要極大的信心和勇氣才能做出決定。因為埃及雖苦,但起碼有飯吃,而迦南美地對他們來說,可能更像是一個神話。

同推此理,現在有人傳講福音,信耶穌得永生,能與神同行,進入神榮耀的國度,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相似?很多人不願意離開現在一直營役的思想模式和習慣,也沒有那個勇氣去追求更美的家鄉。我猜想,當時的以色列人,肯定也有一些人是沒有勇氣離開的,可能還不在少數。聖經記載出埃及時能步行的男人60萬,加上女人小孩的話總人數約達200萬。他們在埃及的轄制下,日夜哭求神的拯救;可誰曾想過,命運的改變,還需要自己的勇氣和選擇。面對埃及遍地的鐵馬金戈,埃及法老的權勢滔天,他們懼怕的不僅僅是如何逃出鐵騎的追趕,還要顧慮那個只在傳說中存在的迦南地的真實性,要出走埃及前往迦南,絕對需要勇氣。但就是這位耶和華,無論是飛雪冰雹、還是鋪天蓋地的蝗蟲、以及水變成血、長子被擊殺,只要是祂要拯救的,有誰能抵擋得住,連那奔騰的紅海也要分開,讓出一條路來!只要信祂的人,都有神跡奇事跟隨他們。

若不是耶穌十字架的救贖,我們此時還在罪中,在無望中等候神的震怒和審判。也許有人會說,我不知道人死後究竟是否會有審判?可試問你又如何知道沒有?如果你真的認為自己是義人,配得上天國的榮美,那麼你此刻還在猶豫什麼?不如像那些以色列民一樣,聽見了就信了,準備好包裹行囊就整裝待發。如果你承認自己是不配的,有滿身的污穢和內疚,無力自救,那麼更是要回應耶穌的呼召,因為得救的福音早在神創世之時已經為罪人預備好了。與其繼,在罪中虛度光陰、勞苦一生,無所作為任由無底的黑暗作為自己生命的終點,倒不如像那些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奮起而搏之,鼓起勇氣為自己作一次生命的選擇。

新年剛過,我公司的老闆就因病於1月6日離世。他從發現得了惡性腦腫瘤,到離世前後只有短短16個月。誰也沒有想到一向高大健壯的他,反而會比十年前因為心臟病不得不提早退休的另一位老闆離世得更早,實在讓人唏噓感慨。老闆他聰明睿智,幽默風趣,平時最喜歡捉弄我們一幫同事;但卻走得如此讓人措手不及。對此連他自己也接受不了,最後甚至不願家人為他置辦喪禮,因為他不願意以這樣悲傷的方式與世告別。

如此來說,這世上的事,真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明天將如何我們都不知道,只盼望生命不要留下遺憾。誰能知道自己的光陰還剩多少,誰又能知道明天是否還會如期而至?我們終將是紅塵裏匆匆的過客,人生就如一臺戲,我們都是戲謔的角色。像聖經裏的人物,有信心的、也有軟弱的、有勇敢的、也有膽怯的,我們都能在其中一些人物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若不藉著我,沒人能到神那裏去」(約14:6) ,翻開聖經細想一下,發現舊約中的出埃及記與新約的福音書有著驚人的相似: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去的地方是神所應許的迦南美地,耶穌則是帶領我們進入神的國度;摩西是牧羊人,而耶穌則比喻自己為好的牧者;以色列人要衝開的是為奴賜給神的悲慘地,我們要使基督所攢著的是榮耀給神所應當的是真賜給我們的是悲慘地賜給我們的是蒙著勞苦給我們的是悲慘的禍賜給我們與基督時所賜給我們的悲慘。豐盛的生命和永生的盼望;以色列民要靠信心和勇氣前往他們雙足未曾踏上的迦南,而我們也同樣需要憑著信心和勇氣去接受福音。

至於我,號角早已響起,出走埃及久矣,如今一如既往地向著心中的屬靈美地而奔跑。求神賜給我對真理的渴求,能持守傳道和愛主愛人的心志,發光發熱,成為合乎主用的人,也成為神祝福他人的通道。

陳萱 寫於2023年1月28日
作者目前是紐神漢語網路神學院的學生,修讀神學研究碩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