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禮醫生
葡萄園僱工的比喻,記載於馬太福音第二十章。表面看來是一個不公平的故事,與時下流行的「同工同酬」口號背道而馳,彷彿聖經追不上時 代,不相同的工作,怎可能得相同的酬勞?
不少信徒也有如此疑問,普遍來說是出於兩個原因:沒有留意上文及 誤解律法與恩典的關係。第一,沒有留意上文。馬太福音第十九章記載了一 位富有的年輕人,他前來問耶穌:「我該作什麼才可得永生?」。耶穌首先 弄清楚他的背景,看看他對守誡命的態度,那富人自稱從小便遵守誡命。跟著耶穌挑戰他,把一切家產變賣並要跟隨耶穌。那正説中了那年輕人的盲點,他雖然口頭上是渴望得永生,但內心中愛慕的卻是他的財富,結果憂愁 的離去。跟著,彼得代表其他門徒提醒耶穌,他們已經撇棄了一切來跟隨耶穌,因此希望耶穌重重獎賞他們(太 19:27)。耶穌的答覆很有趣,首先說明神不會忘記那些為天國作奉獻的人,然後跟著向他們講這個葡萄園的比 喻,暗示這比喻與年輕的富人及門徒的捨棄是有關係。
年輕的富人希望進入天國,享受永生,但心中卻放不下自己的財富, 所以耶穌提醒他一心不能二用,愛瑪門的人不能跟隨主,這點現今信徒大多 都明白。彼得的問題則較深入:「我們既然已經撇下了一切來跟隨了你,我 們會得到什麼?」耶穌的回應是:天國的事不可以用交易方式來計算。交易 方式容許人自誇,因為其中得來的是靠自己的犠牲及努力。但天國卻不是這 樣,蒙召進入葡萄園就已經是恩典,其中的工人沒有半點可以自誇。比喻中 強調僱工未入葡萄園之前的失落感(太 20:7),於耶穌時代,這些散工是全無保障的。
在這比喻中,他們不單是失業,而是生活沒有保障,所以被聘本 身就是恩典。跟隨耶穌,作衪的門徒,從來不是一個交易,而是恩典。第二個攔阻信徒明白這葡葡園比喻的原因,就是誤解律法與恩典的關 係。在教會中,我們常常聽見那似是而非的説法:舊約是律法時代,新約是 恩典時代,這不是聖經的教導。耶穌清楚的對門徒說:「我來不是要廢除律 法,而是要成全律法」(太 5:17)。讀者或會疑問:耶穌詢問那年輕富人有 關守誡命,豈不是高舉律法?葡萄園比喻中有些觀念,特別值得讀者關注: 園主與各僱工的契約、雙方事前同意的工資、事後園主沒有食言、沒有虧待 任何工人,這都是「成全律法」的意思。天國的計算方式,雖然表面上好像 不公平,但卻是完全滿足了律法的要求,這正是恩典奇異之處。耶穌來是要「成全律法」(沒有虧待),不是廢除律法(尊重契約)。從彼得的問題, 我們看出門徒們仍活在律法主義之下(以交易方式跟隨耶穌),耶穌藉著葡萄園的比喻,教導他們明白自己是活在恩典之中。
這葡萄園的比喻,不但説明神的信實(言出必行),同時也高舉神的 主權:園主有權決定如何使用他的金錢。園主對那不滿意的僱工強調,他沒 有虧待任何人:「難道我用自己的錢做我願意做的事也是違法的嗎?難道我 對別人仁慈,你就眼紅了嗎?(太 20:15,新普及譯本)。那僱工的不滿是 因為他完全從交易的角度看事情,在他眼中沒有「仁慈」可言。原來要明白 神的主權,我們需要從「仁慈」的角度開始。在這比喻中,僱工蒙園主聘僱 是「恩典」(得著不配受的),遲入葡萄園的僱工,工資沒有被減扣是 「仁慈」(沒有得應受的待遇)。
論及神的主權,聖經學者常強調兩點(註一):神是君王(king), 神也是法官 ( judge )。我們可以從這角度來分析葡萄園比喻,藉此暸解神的 主權。首先,神是君王,葡萄園屬於他。他不但擁有葡萄園,而且關心那些毫無保障的工人。其次,神是法官,他負責聘僱及決定工資,並與僱工立契 約。作法官的必須處事公義,尊重契約,所以比喻中的園主,多次強調他沒 有虧待任何人,他是按章辦事。但正因園主是親民的君王又是公義的法官, 所以他絶對有權隨自己心意支發工資。最後,這比喻也強調人的責任,在葡 萄園中工作是辛苦的(太 20:12),神的主權與人的責任,不但沒有矛盾, 在聖經中是相輔相成的。
這比喻的結束更是畫龍點睛:「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 後」(太 20:16)。表面看來,妤像是談及不同時間進入葡萄園的僱工,但 上文記載了彼得及其他門徒提醒耶穌,他們比其他人早一步跟隨主,所以結 束經文中的「前後」,是耶穌給彼得的間接答案 (比較太 19:30),告訴他在天國的「前後」與進葡萄園的「先後」不同。正如當門徒們彼此爭議誰為大,耶穌卻帶來一個小孩子,教導他們「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就是最大的」(太 18:4)。天國中的前後及大小,都是逆潮流的,這是第 二個層面。
還有更深的層面,耶穌藉著這比喻指責那些法利賽人。他們把自己放 作高高在上,按照律法的細則監察他人。當時的猶太人,他們都曉得「葡萄園」就是指以色列,這是舊約聖經多處的教導:「你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 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詩 80:8)及「萬軍之耶和華的葡萄園,就是以色列家」(賽 5:7)。以賽亞書第五章,一方面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入 葡萄園的第一批僱工,神一定不會虧待他們(賽 5:1-7);另一方面先知以「禍哉」的語氣,警告以色列民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而藐視神的言語(賽 5:8- 30),否則耶和華一定會管教懲罰他們。
恩典奇異之處是什麼?我們這些曾在園外流浪的,竟然可以蒙召進入葡萄園。雖然已是近黃昏,工作時間所剩無多,但園主竟答允整天的工資,因為在天國中,只要是同一的雇主,就有同一的待遇。在天國裏,像小孩的是最大,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
註一、J. I. Packer, Evangelism & the Sovereignty of God, ( InterVarsity Press, Downers Grove, Illinois, 1961), 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