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亮教授

G.是我的同事,
非常傑出教授。
她的丈夫,也是個教授,
從結婚就不斷有外遇。
G.撐起她的家,
養育她的孩子,
還有不想工作的弟弟。
她在三十多歲就有乳癌,
五十多歲復發,
在住院時,她的先生仍與不同的女友在一起,
對她說:「我們互不干涉,會更好。」
她忍住中心的憤怒。

情緒影響身體,會產生癌症嗎?在科學上很難回答。如果情緒會影響癌症,那將使癌症更難治療,更難預防。

在醫學上,癌症與基因有關。基因有「致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前者使細胞生長失去控制,形成腫瘤。後者調控細胞,使難以控制細胞提早死亡,避免腫瘤產生。

1970年代,首先發現長期壓抑性的憤怒 (suppression of anger) 與「不健康的憤怒」(unhealthy anger)與女性的乳癌發生有關。後來也發現生活長期的壓力,與癌症,如肺癌、胃癌、攝護腺癌的發生有關。

長期性或經常性的憤怒壓抑,影響神經的作用,干擾大腦的正常功能,增加血壓,提高心跳,減低人體的免疫能力,荷爾蒙失調,甚至使正常細胞分泌有毒物質(cell cytotoxicity),導致細胞的提早凋零,降低「仰癌基因」的支援系統。這相當於人體的自我攻擊,阻斷自己的防衛系統。

由於心理會影響生理,這是「靈性護理」與「心理輔導」的需要,幫助病人學習赦免,放下憤怒。

也許沒有一種癌症稱為「憤怒癌」,憤怒卻貫穿許多乳癌患者,是背後的心理因素。也許沒有標靶與化療,能夠醫治到心理層次誘發的癌症,卻提醒我們常常喜樂,壓力交託,知道與人合作、分享,與有人傾聽的重要。

箴言 17:22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箴言 15:13  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箴言 18:14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本文紀念G.,她在乳癌復發,不久安息。」